根植“三線”文化 打造特色德育 穩抓質量關鍵
寧江小學“守正出新” 走出育人新路徑
寧江小學的老師為學生講解“三線”文化
“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”,既是對教育的殷殷囑托,也是廣大奮戰在一線的教育人共同的心愿。
南川區水江鎮寧江小學秉承“守正出新”辦學理念,傳承“艱苦成就卓越,奮斗書寫人生”“三線”核心精神,從校園文化建設、課程改革、師資隊伍建設等維度潛心耕耘,培養有文化底氣、有家國情懷、有綜合素養的時代新人,讓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寧江小學觸手可及。
守正出新
“三線”文化涵養人文校園
寧江小學位于南川區水江鎮,原為國有寧江機械廠子弟小學。
“今天的教育培養的是面向未來的人才,在全球化愈加深入的今天,我們更要注重學生人文底蘊、家國情懷的培養?!痹趯幗W校長蔣銳看來,小學教育重在為核心素養奠基,而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第一要義。
蔣銳介紹,“三線”建設的歷史雖然已經遠去,但那段艱苦歲月留下的“愛國愛家、艱苦奮斗、團結協作、無私奉獻”的精神,在今天仍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。
學校將“三線”精神作為校園文化的主線,將其有效融入校園環境、校本課程。
走進寧江小學,不論是“三線”建設時期留下的極富蘇式建筑風格的“福星樓”“紅星樓”,還是校園文化符號中時??梢姷募t星和齒輪元素,處處都能看到“三線”文化的體現。學校不僅保留了“三線”建設時期的建筑和實物,還將“三線”文化歷史反映在主題墻、教室走廊、過道等地,將“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本色”融入校歌,每天傳唱。
“同學們,你們知道我們學校為什么叫寧江小學嗎?上世紀60年代,一群來自遼寧的先輩們背井離鄉,來到南川水江開荒山、修土路、建廠房、辦學校,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,寧江就是提取遼寧的“寧”和水江的“江”而來……”
講臺上,劉鳳老師講得動情,課堂上,孩子們聽得入迷。這是每周都會出現在寧江小學課堂上的場景。
“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,不能體會‘三線’建設時期的艱苦生活。通過查閱資料和大量的走訪還原,從祖國與‘三線’、南川與‘三線’、學校與‘三線’3個維度分別解讀‘三線’精神,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呈現?!睂W校課程負責人介紹,“如今,寧江小學人人會講‘三線’故事,知道學校的‘根’在何處?!?/p>
經過多年的潛心打造,“三線”精神在寧江小學深入人心。2018年底,中國“三線”建設研究會副秘書長何民權、常務理事劉常瓊到??疾?,給予學校高度評價;校本課程《銘記三線》獲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國家級校本課題,順利結題。
德育為先
特色課程培育時代新人
“山也深,林也深,深山老林起歌聲,我為國防建三線,披荊斬棘住山村……”一堂音樂課上,老師組織孩子們齊聲演唱《三線之歌》。童聲悠揚,仿佛又讓人回到那個激情澎湃、熱血沸騰的年代。
以“三線”精神為底色,寧江小學的課堂上處處充滿“三線味”。
學校整合語文、音樂、道德與法治課學科資源,挖掘其中與現實教育意義相吻合的部分,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中?!叭€”建設時期的詩歌,被寧江學子們時常掛在嘴邊;《銘記三線》《艱苦成就卓越 奮斗書寫人生》等學習讀本,成為孩子們爭相閱讀的書籍;社會實踐課上,孩子們深入參觀“三線”建設遺址,為社區和敬老院送去溫暖。
“‘三線’時期條件那么艱苦,叔叔阿姨們都能保持樂觀,堅持下來,我們今天擁有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,應該倍加珍惜?!蔽迥昙墸?)班道德與法治課上,學生李雨涵講到動情處,有些哽咽。
這樣的動情瞬間不僅發生在課堂,更踐行于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。
低段孩子嘗試自己洗一次衣服、自己系鞋帶、整理書包、向父母說出感恩的話、每天一次班務勞動……看似簡單的微小瞬間,為的是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艱苦奮斗,愛國愛家,樹立“艱苦成就卓越 奮斗書寫人生”的意識,自強不息,敢于拼搏。
“我們常年在外務工,過年回家孩子居然主動幫大人洗碗、掃地,還手繪了感恩父母的手抄報,我們做父母的覺得又感動又欣慰!”學生家長王云表示。
友情鏈接
熱門標簽
丹江口市第一中學_丹江口市第一中學中文網_丹江口市第一中學校園網 Copyright@ 2018-2020 http://www.fafibags.com
Copyright © 2002-2019 丹江口市第一中學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號 : 鄂ICP備07004022 網站地圖